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其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时,测量、评估、改善和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企业社会责任(CSR)的工具和指导方针也在逐年增加。这里介绍最主要的五种准则。
2000年发布的全球契约提出了人权、劳工、环境和反腐败领域的十项原则。该契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,属加入者的自愿行为。契约通过提倡做负责任的全球企业公民来促进发展,企业签约加入就意味着赞同其信念。全球契约将全球化的原则与地方性网络结合起来,通过企业网络使十项原则在世界各地的企业活动中成为主流。
这个成立于1997年的非赢利组织是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域的先锋者。集合了上千企业、非政府组织、工会协会的实践结果和建议,2006年该组织发布了第三代《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》(G3),鼓励企业将其改善经济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表现、成果、未来的战略等对外沟通。这份指南对企业实施其行为规范非常有帮助。GRI还开发了针对不同行业的指南,包括金融服务、电子设备、矿业和金属业、食品加工等。
该指南以政府给企业的建议为特色,算是一份比较综合的CSR工具。该指南内容广泛,涵盖了所有商业道德的领域,包括雇佣关系、人权、环境、信息公开、反腐败、消费者利益、科技、竞争力和税务。该指南不具有约束力,但OECD要求各成员国成立联络处以推进该指南的推行和实施
1997年首次出版的SA 8000是企业社会责任领域首个可认证的国际标准,可与质量、环境、职业健康与安全各管理体系兼容。该标准涉及童工、强迫性劳动、健康与安全、工会自由与集体谈判权、歧视、惩戒措施、工作时间、工资及管理体系,旨在确保工人在供应链中的各种基本权利得到尊重。
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2010年10月发布的该指南,将企业社会责任CSR推广到了任何组织形式的社会责任SR,重点关注组织管理、人权、劳工标准、环境、公平运营、消费者议题、以及社区参与及发展。ISO 26000不属于认证型的管理体系标准,但那些愿意遵守标准要求的企业必须履行七项原则:担责、透明度、道德行为、尊重利益相关方利益、尊重法律规范、尊重国际行为规范、尊重人权。